《纳提什瓦》

书名:《纳提什瓦》

CIP:2019051329

出版地:北京

出版时间:2019.3

出版价格:480元

毗诃罗普尔(Vikrampura)古城是2010年由孟加拉国考古学家发现的,2013年,孟加拉国考古学家首次在纳提什瓦(Nateshwar)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。2014年12月~2018年1月,中国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阿格拉厦·毗诃罗普尔(AgrasharVikrampur)基金会聘请的欧提亚·欧耐斯恩考古研究中心(OitiyaOnneswanArchaeologicalResearchCenter)组成联合考古队,先后三次对纳提什瓦遗址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古发掘,发掘面积达5236平方米,取得了重大成果。通过地层学和一系列测年数据,纳提什瓦遗址可分为两个时期。第一期年代约在公元780~950年,即修建于德瓦(Devas)王朝(公元750~800年)时期,沿续至旃陀罗(Chandra)王朝(公元900~1050年)的前期。第二期年代约在公元950~1223年,这段时期为旃陀罗王朝后期、跋摩(Varman)王朝(公元1080~1150年)和犀那(Sena)王朝(公元1100~1223年)时期。据考证,这三个王朝都曾建都于毗诃罗普尔。作为阿底峡尊者的故乡,毗诃罗普尔在藏文典藏中,也是一个神圣的名字。这个规模庞大、具有不同功能的大型佛教遗址的发现,证实了这座都城的存在。纳提什瓦遗址的早期遗迹,是一组塔院(stupacourt)和僧院(vihara)的综合体,遗址规模、整体布局及单体建筑的特点,在孟加拉国都是前所未有。晚期遗迹主要为十字形中心神殿建筑及多边形塔等附属建筑,这是孟加拉国10~13世纪金刚乘建筑的典型范例。作为南亚次大陆最后一个佛教中心的珍贵遗产,这个遗址将载入世界考古学的史册。